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武平新闻
党政苦抓 教师苦教 学生苦学 家长苦育——武平弘扬教育“四苦”精神喜结硕果
来源:    作者:王发祥/文 郑冠松/图    发布时间:2018-06-28    【字体: 】 点击量:

  “武平一中蓝伟焘、谢晓鑫两位考生已签约北京大学!”“上北京大学(清华)人数居全市前茅……”“武平一中理科总分670分以上考生人数有4人,居全市第一!”“艺体类考生本科上线率也大幅超过往年!”……

  

  连日来,“武平今年高考创近10年来最好成绩”的消息传遍了千家万户,成了当下全县市民最热门的话题,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纷纷点赞:“能迎来今天的累累硕果,武平教育真心不易啊!”“这历史性突破主要得益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喜人成绩也是全县教职工、考生及家长的汗水结晶!”……

  为何今年武平高考能创新高,两名学子成功圆梦北大?唯有“苦”字秘诀:苦抓、苦教、苦学、苦育。这“四苦”精神正是武平推进全县教育教学提质发展,全力打好中高考翻身仗的成功之钥!

  党政苦抓,提振教育精气神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之首。”2015年以来,武平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对此有着更清醒的认识,主要领导对教育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更深知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着全县教育事业。2017822日,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随后陆续出台《关于实施进一步促进教育提质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武平县“梁野英才”聚集计划(2018-2022年)》《武平县教育卫生“双十”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系列措施政策,旨在增强武平教育自信,重振教育强县雄风。

  

  武平县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教育改革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县委县政府从“阳光招生”入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致力打造阳光招生、阳光绩效、阳光调配、阳光评聘“四位一体”的阳光教育体系,把民生情怀化作甘甜的雨露,浇灌到每一名孩子心田,倾注到每一个教师身上,有效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石,每个孩子得以享有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每位教师得到了更加公正的待遇,全县学校和广大教师不断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信心,全县教育事业也因此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教育系统的“阳光工程”回应了群众和教师的关切,最终为武平政风行风带来了一股清风。在推进实施教师“阳光绩效”考核中,制定了《武平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阳光绩效”考评方案》,明确在保质保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前提下,按季度足额发放教师原有奖励性绩效工资;县政府从2018年起三年内每年还预算安排2000万元推进“阳光绩效”,通过建立突出体现师德和教绩导向的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每学期用于中小学科任教师教学业绩绩效、校长及班子成员管理绩效、班主任绩效和中高考质量奖励,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普遍认可,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

  多重政策利好下,武平全县教职工倍感振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近三年来多措并举确保了教育投入,每年都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提高教师待遇,留住教育人才,增强教育自信,提振了全县教师的精气神。”武平县教育局局长邓占通介绍,实施优秀人才引进战略后,政府每年为武平一中引进10名高素质优秀毕业生,2017年实现教育人才引进8人,其中武平一中7人、职业中专1人,同时鼓励探索教育发展新的特色之路,加快推进“四位一体”的阳光教育体系,让群众和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自信”是一颗创造奇迹的种子,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为重新擦亮“武平教育”这张名片,武平人民一直以来坚定着“武平自信”,广大干群以“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武平林改首创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武平创城实践精神为动力,始终坚守“党政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育”的教育“四苦”精神,有效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提质发展,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教育厚爱有加,非常关心关注教育的持续发展,多次深入学校专题调研教育工作,帮助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解决实际难题;为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县教育局今年上半年也分别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教学提质推进会,对全县教学提质发展进行动员和部署。

  苦教苦学,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了伯乐,千里马方显身手。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感召激励下,全县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如同年轻人一般富有朝气,全力提振了学校、老师的精气神。县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正视当前全县教育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瓶颈”,不断增强自信,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广大教师回归教育本真,扎根教育事业,守住教师本份,潜心钻研、安心从教,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武平一中今年高考成绩亮点显耀,这些成绩的取得,校训‘砺志、同心、力行、求实’八字就是最好的总结。”武平一中实验班语文老师林标顺表示,县委县府的关心关怀和出台的系列激励措施政策是砺师之志,生生同心、师师同心、师生同心、班校同心又方显威力。

  

   “这几年,我们不断完善教研培训体系,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管理。”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饶正德介绍,我校运用“进校+”思维,一手抓学校质量监控,一手抓中学区域教研、小学教研日平台建设,引进厦门市“福建省周君力名校长工作室”、“福建省小学数学王珍名师工作室”,打造武平“福建省小学科学陈伟光名师工作室”、陈玉惠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各类省市县名师工作室11个,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充电”上进、快速成长。

  

   高考精神是意志行为的基础,也是成事立业的支柱。怀揣“大学梦”的每个武平莘莘学子,他们都有一段耕耘时光的默默无闻,也会有一段备战经历的刻骨铭心,更有一场那不见硝烟却够惊心动魄的应考厮杀。

  

   “首先要感恩老师们的辛勤帮助与付出,才有自己今天的成绩。”今年考取武平理科第一名、签约北大的高三(11)班考生蓝伟焘满脸诚恳地说,“高考是奇妙的,我一直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倾尽所有,自会有精彩!”

  

   “结果也不负初心吧。”同样今年签约北大的高三(11)班考生谢晓鑫淡淡地表示,“绝不放弃,就是最好的坚持!我一直认定,只要高考还未结束,一切都还未成定局!”

  家风家训,激励学子奋发图强

   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每个成功孩子、每个学霸的背后,都有父母的辛勤付出,也与家风家训家教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笔者采访时,蓝伟焘的父亲、武平二中的蓝立生老师打开了他们的家教“档案”。蓝伟焘一家来自永平镇中湍村,这个以民间绝活著称的神奇小山村,素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其中蓝氏“家风家训十条”已传承百年,对全村人民影响深远,不断地激励着年轻后生,特别是高考学子要奋发图强。“父母还要做好后勤保障,更多地重视挖掘孩子闪光点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个人意志的培养。”蓝立生说。

  

   “我们做父母的一直把孩子当朋友,处处尊重孩子。培养孩子大量阅读的观念,假期也从不让他上文化课补习班。”谢晓鑫父亲、东留中学谢耀忠老师与笔者一起分享其家教成功法则时表示,在高三学习紧张期,他让孩子坚持每周2-3次长跑,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这样就有充足的体能来保证学习高效率;孩子喜欢吉它、游泳、篮球、漫画等,父母就充分引导他坚持身体和兴趣并重,以劳逸结合学习方式来调节孩子紧张心理。

  

   “我们将以今年高考成绩为新起点,不忘初心、永不懈怠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县教育党委书记、武平一中校长王益文说,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和效能管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全面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练好内功,解决现实难题,教育和引导每位学生既成人又成才,真正做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振武平教育强县雄风!